“你是我的眼,带我穿越拥挤的人潮……”台湾盲人歌手发自心底的歌声震撼心灵。而在大庆,也有一对兄弟经历过这样的心路历程。哥哥4岁因病失明,45个春夏秋冬他总能准确地在人群中握住弟弟张永武伸过来的手。张永武是村里走出来的第一个大学生,为母亲养老送终后他全心照顾哥哥。一万六千多个日夜,哥哥的衣食住行、生活起居,他都亲手安排。45载,他牵着失明哥哥的手,诠释了血浓于水的手足情深。
8年来,他用执著坚持打造了一个亮丽的民生品牌;8年来,他用真情相助成为辖区空巢老人的温暖依靠;8年来,他用大爱情怀扩容了爱心传递。他是一位身患严重疾病的56岁的普通民警,他把不起眼的“闲差”岗位,打造成群众称赞的公安“名片”,用实际行动践行了人民警察爱人民的宗旨,用骨肉亲情温暖了夕阳老人空寂的心灵,在社会各界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得到人民群众的广泛好评。
赵丽华,女,现年47岁,大姚县金碧镇金龙社区梁家山村民,她27年如一日,不离不弃、无怨无悔,用自己孱弱的双肩,挑起了照料3位孤寡老人和双亲共5位老人的重担,她视5位老人为父母,用爱心和奉献精神弘扬了中华民族尊老、敬老、养老、助老的传统美德,用她的善良与朴实给“孝”赋予了更完美的诠释,赵丽华的家被乡亲们称为“家庭敬老院”。
高祥贵曾是一名社区居委会主任,一家人住在58.6平方米的楼房中。岳父当时患了老年痴呆症,生活需要人照顾,是他们全家人的负担。岳父只有三个女儿,听说这种情况后,作为二女婿的高祥贵没有犹豫,1994年把岳父母接到大连来,跟他们“挤”在一起住。他在居委会的工作特别忙,还要顾着岳父,所以常常忙得“脚不沾地”,但他一直拿岳父当自己亲爸一样照顾得无微不至。
这是一张普通的全家福照片,但是它的背后却有一个在当地广为流传的故事。河北磁县一位农民母亲捡回一个残疾弃婴曹国兴,临终前托付给儿子曹中艮;曹中艮夫妇为给他治病用房子抵押贷款背负了一身债务也不放弃;曹中艮女儿曹翠弟为照顾这个弟弟坚持“带弟出嫁”。一家三代人爱心接力,21年如一日,给予了曹国兴坚强的依靠和家的温暖,演绎了一段“不是亲生胜亲生”的佳话。2014年10月,曹中艮入选“中国好人榜”。
当年幼的侄儿女失去母爱的时候,她撑起的稚嫩的臂膀为孩子们遮风挡雨;在孩子们接到大学录取通知书的时候,她尽其所有,筹集学费;她用内心的善良,折射出圣洁的光芒,她让广博的亲情变成爱的接力。她就是韩会林,一个普通的农村妇女,39年如一日,用青春与爱呵护、抚养5个侄儿、侄女,培育他们成人成才。2014年10月,韩会林荣登“中国好人榜”。
来自农村的赵湘南49岁时,走进了一对军人夫妇家,帮助他们带大了5个儿女。79岁时,她孤苦无依,这对军人夫妻执意把她接回家里精心服侍。如今,她107岁,军人夫妻相继过世,但他们的孩子对老人仍然不离不弃,把赵湘南当作自己的长辈看待。尤其是“老五”万春春一家,和赵湘南生活在一起,照料老人的饮食起居。将近30年的时间,见证了一个干部家庭与一个农村保姆之间绵延半个多世纪的人间真情。2014年10月,万春春荣登“中国好人榜”。
16年前,他从上海的街头接回一个失忆老人。仅是一面之缘、一个电话,他却无偿赡养了老人16年。无论艰难与否,他始终对老人不离不弃,建立起如同父子的深情。2014年7月,当老人记忆复苏后,他又帮助老人找到了阔别已久的亲人,让一个分崩离析的家庭完整、团圆。季一山,一名长年在上海打工的普通油漆工人,就是这个故事的主人翁。2014年10月,季一山荣登“中国好人榜”。
千百年来,“千金买宅万金买邻”、“远亲不如近邻”等故事和谚语为人们心口相传。在江西省萍乡市安源区五陂镇红旗分场,有一位叫彭秀英的村民,她20年如一日,将患有精神疾病的邻居王志连和她的两个年幼儿子当成亲人一样悉心照料,诠释了一位普通农妇的大爱情怀,展现了一份让人感动的浓浓邻里情。这样的“中国好邻居”堪称一道美好风景。2014年11月,彭秀英荣登“中国好人榜”。
在我们身边一直有一位怀有爱心,又十分坚强的老人,她像我们的父母亲一样出生在那个贫瘠而又动荡的50年代,历经了“大跃进”和“文革”的洗礼,走过了那段艰苦的岁月。四五十年了,她用自己的那份执着坚强的心换来了那份难得的儿女情,用其瘦弱的躯体承载着亘古的母爱,她就是领养两个孩子的知青老人——马静珍。2014年11月,马静珍荣登“中国好人榜”。
她母亲因脑溢血离世,父亲患病瘫痪,面对家庭接连遭遇的不幸,她毅然决然挑起重担,她把父亲带在身边,一边认真学习,一边精心照顾父亲,她的不懈努力让绝望的父亲重拾生活的信念,瘫痪父亲奇迹般地重新站了起来,2014年她以七科全优的成绩考取重点高中。在广西,90后“孝心女孩”陈春林的故事感动了一座城市。2014年11月,陈春林荣登“中国好人榜”。